2012.02.10 社福邊緣弱勢生 學費補助無門
趙瑜婷、楊惠芳/臺北報導

 「要幫阿公做資源回收,才有錢繳學費。」才剛開學,許多偏鄉弱勢兒童卻憂心繳不起學費。兒福聯盟昨天公布偏鄉學童學習處境調查,發現有五成六弱勢學童繳學雜費有困難,其中,多數家庭因有田地及房子,不符合低收入戶門檻,在謀生困難下仍無法申請政府補助,成為社福救助的死角。

 宜蘭縣湖山國小校長陳建州表示,學校位於偏遠的員山鄉,全校有八十名學生,只有五名被認定「低收入戶」,但還有五十名學生是隔代教養、單親、外配的經濟弱勢家庭,他們家中雖有田地,但務農收入極不穩定,平均一個月收入僅有一萬多元,土地要賣也賣不了多少錢,有不動產的門檻讓他們無法申請政府補助。

 陳建州說,他擔心的是,這些學生繳不出學雜費,家庭的生活費用拮据,物資也極缺,有學生從沒穿過新衣,鉛筆短到不能握,家中沒燈寫作業等,都亟需外界援助。

 家扶社會工作處處長翁慧圓表示,《社會救助法》中,對低收入戶的不動產認定門檻,近年已調整,由各縣市政府依當地地價制訂標準,儘管如此,還是有許多被法律排除在外的「邊緣」家庭,其房產價值不高,卻處於實質生活困境。

 兒福聯盟董事、立法委員王育敏表示,目前法律對低收入戶有一般性原則,但未來修法可以增加類似急難條款的「但書」,也就是政府可衡量地處偏遠的土地價值低,但確實結構弱勢的家庭,將不受門檻限制,從修正法源著手,才能治本。

 教育部表示,絕不會讓學生因經濟問題失學或沒有營養午餐吃,學校可優先以學校「仁愛基金」,或由家長會經費協助,或提報縣市教育局處申請經費補助,若無法補助,將由教育部籌措經費補助。

 教育部也說明,繳不出「代收代辦費」的學生,其認定已放寬,扣除中低收入戶、原住民等原先已補助的學生,因「家庭突遭變故,經導師家訪、確定繳交不起的清寒學生」,只要經導師認定、提報,經查確有需要,就可望獲得補助。

 圖說:兒福聯盟昨天舉辦偏鄉學童學習處境調查報告記者會,會中邀請宜蘭縣湖山國小學童用彩筆畫出自己開學的願望。攝影/陳壁銘




「小校展新局(四之四)」同儕互動課題 小校經營兩難
莊舒仲 (2012/2/5)
 畢業時,沒人在紀念冊留言,沒人互道珍重,即使抱回所有獎項,還是難免有遺憾。偏鄉小校學童飽嘗沒有同儕互動的寂寞,學習少了競爭,生活欠缺友誼,學校採用併班或跨級上課增添互動機會,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?

 去年暑假,臺東縣長濱鄉忠勇國小和屏東縣草埔國小內文分班,都曾經出現一班只有一名學生,師生一對一上課,教師得一人飾演兩個角色,上課扮演傳授知識的教師,下課扮演「同學」陪伴學生。而一人一班的學生說出的畢業願望卻讓人心酸,其中,潘姓女童想跟大家玩打水球仗,而邱姓男童則希望上國中之後可以多交一些好友,這些看似平常的事,在偏鄉卻是夢想。

 教育部統計,一百學年度,百人(含)以下國小有七百四十五所,其中,澎湖縣小門國小只有七名學生,列為全國最小的學校。全臺只有一名畢業生的國小有七所,分別是澎湖縣小門、南投縣自強、臺中市白冷、苗栗縣梅園、連江縣敬恆國中小、雲林縣過港和臺東縣忠勇。讓人憂心的是,從一百學年的新生入學人數來看,六年後,只有一人畢業生的國小校數,竟達到七十所,是一百學年度畢業生的十倍。(全文未完,請見國語日報101年2月5日第15版)


相關連結:http://www.mdnkids.com/info/news/content.asp?Serial_NO=77091